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EMBA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BEAT365唯一官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模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7

 

 

西交研20186

 

BEAT365唯一官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规范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人为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向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为了规范学位论文撰写,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向BEAT365官网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各类学位论文。凡不符合本规范的学位论文,一律不予受理。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参照本规范。

1 内容规范

学位论文一般用中文撰写,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也可以用英文撰写,但须同时提交用中文撰写的缩写本。

论文一般应由12个主要部分组成,编排顺序为:

    1. 封面;2.中、英文题名页;3.答辩委员会页;4. 中、英文摘要页;5. 中、英文目录页;6. 主要符号表;7. 正文(含绪论和结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1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声明。

1.1 封面

学术学位论文封面内容:分类号、密级(如属保密论文)、学号、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合作导师姓名、学科名称、学科门类、论文提交日期等内容。

学科名称:除临床医学、会计学可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外,其他学科统一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等。

学科门类:如哲学、理学和工学等。

专业学位论文封面内容:分类号、密级(如属保密论文)、学号、论文题目、学位申请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合作导师姓名、类别(领域)、学位类型、论文提交日期等内容。

类别(领域):如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金融硕士。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可在类别后的括号中再填写二级学科名称。

学位类型: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论文的分类号均可在图书馆《中国图书分类法》中查阅;密级均以学校保密办确认的为准;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引人注目,不超过35个汉字。一级学科、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中文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英文名称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译文为准填写。

本规范中涉及的合作导师是指根据培养方案,在培养初期已与指导教师建立稳定合作指导关系的导师。

1.2 中、英文题名页

题名页需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撰写。

中文题名页内容:论文题目、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位申请人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合作导师姓名、学科/类别(领域)名称、论文提交日期等内容。

英文题名页是中文题名页的英文版,其内容和格式均须与中文题名页一致。博士学位论文译为“Dissertation”硕士学位论文译为“Thesis”。学科/类别(领域)名称的标准译文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译文为准。

1.3 答辩委员会页

答辩委员会页由论文题目、答辩人、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时间以及答辩地点组成。答辩委员姓名后附亲笔签名。

1.4 中、英文摘要页

摘要页需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撰写。

摘要页由摘要正文、关键词、论文类型、资助申明等部分组成。

摘要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的概括性叙述;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或提出的主要观点。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中文摘要正文字数,硕士学位论文约为600个汉字,博士学位论文约为1000个汉字。

关键词由35个词组成。一般应从《汉语主题词表》中摘选。当《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词不足以反映主题时,可由申请人自主设计,但须加注。

论文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基础;c.应用研究;d.研究报告;e.设计报告;f.案例分析;g.调研报告;h.产品研发;i.工程设计;j.工程/项目管理;k.其它。

如果论文的主体工作得到了有关基金资助,应在摘要第一页的页脚处标注:本研究得到某某基金(编号:□□□)资助。

英文摘要的内容和格式均须与中文摘要一致,要求用词准确,符合英文语法。

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均不要求学位申请人及其指导教师签字。

1.5 中、英文目录页

目录需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撰写。

目录由编号、标题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正文(含绪论和结论)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题及其编号、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内容。

英文目录的内容和格式均须与中文目录一致,要求用词准确、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1.6 主要符号表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

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次数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但在论文中出现时须加以说明。

论文中主要符号全部采用法定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单位名称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或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得两种混用。

缩略词应列出中英文全称。

1.7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要求立论正确、说理透彻、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结构完整。提倡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鼓励原创和学术争鸣。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种类、选题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故对正文具体内容不作统一规定。

正文在结构上,必须前有绪论,后有结论。

绪论一般包括:本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对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学术发展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实践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归纳;论文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论文的基本思路、运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行文结构与章节的安排等。

结论着重总结出论文的创新点或新见解等论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或提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论文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予客观说明。

总之,硕士学位论文应便于评审人判断申请人是否达到了下述学术水平: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博士学位论文应便于评审人判断申请人是否达到了以下学术水平: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正文部分的篇幅(包括绪论、结论、图、表和公式),按本规范排版,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40~60页,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为80~120页。

1.8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和帮助的人和单位。对象一般为:

  指导或协助指导完成论文的导师;

  资助基金、合同单位、其他提供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和文献等,研究思路和设想的所有者。

致谢用语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字数不超过1000个汉字。

1.9参考文献与注释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列示的内容务必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必须著录,未引用的文献不得虚列。遵循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须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参考文献应有权威性,应注意所引文献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的数量: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0篇,其中,期刊文献不少于20篇,国外文献不少于10篇,均以近5年的文献为主;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80篇,其中,期刊文献不少于60篇,国外文献不少于30篇,均以近5年的文献为主。

对于申请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可参照执行。

注释是正文需要的解释性、说明性、补充性的材料、意见和观点等。

1.10附录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以下内容可置于附录之内:

  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

  辅助性工具或表格;

  重复性数据和图表;

  必要的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关键调查问卷或方案等。

1.1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是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

  已发表和已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已出版和出版社已决定出版的专著;

  主要科研获奖;

  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

  其他重要学术成果。

1.12 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既包含对本论文所取成果的声明,又包含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声明。论文完成人和论文指导教师都必须认真阅读声明内容,并负责任地签署自己的姓名。当发生论文成果纠纷时,该声明将成为判定法律责任的依据。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的内容详见附件,由学校指定的各论文印制点统一提供,不得更改。与其他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以双方合作协议为准。

学位申请人须签署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1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其指导老师须签署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2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2 格式规范

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宋体简化汉字,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均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时,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清晰,确保能复制或缩微。

页面设置:

纸张和印刷:纸型为A421.0 cm×29.7cm80g标准,双面印刷。

页边距:上、下、左、右、装订线的页边距分别为:3.0cm, 2.5cm, 2.6cm, 2.6cm, 0cm,装订线位置:左。左右对称页边距。

页眉和页脚:页眉距边界2.0cm,页脚距边界1.75cm

页眉:从摘要页到最后页,每页均须有页眉,五号字,居中编排。奇数页页眉为相应内容的名称、正文中相应各章的名称,偶数页页眉为BEAT365唯一官网博士学位论文BEAT365唯一官网硕士学位论文。页眉的文字内容之下划两条横线,线粗0.5磅,线长与页面齐宽。

页脚:建议采用文本编辑软件的页脚自动生成功能生成页脚,一般编排在相应正文同一页最下部并与正文部分用细线隔开,线长约为1/4页宽。五号字。

一级标题:另起一页,居中,三号字,段前空两行,段后空一行。

二级标题:左对齐顶格,小三号字,段前空一行,段后空0.5行。

三级标题:左起空两字符,四号字,段前空0.5行,段后不空行。

图题和表题:采用中文,居中,五号字,段前空0.5行,段后不空行。

正文:除以上3级标题、图题、表题之外,正文文字均采用小四号字。正文第一章至结束中间不空页。

字距和行距:除特殊说明外,全文一律采用无网格、1.2倍行距,段前段后不空行。

页码:论文页码的第1页从正文开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直至全文结束。正文前的内容(除封面)用罗马数字单独标注页码。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对齐方式为外侧,页码格式为最简单的数字,不带任何其它的符号或信息。

2.1 封面

封面由研究生院指定的学位论文印制点统一提供。博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绿色,学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为蓝色,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为黄色,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含高教硕士、中职硕士和两课硕士)论文封面为灰色。

2.2 中、英文题名页

采用研究生院指定的统一格式。三号字。由学校指定的各学位论文印制点协助编排。

2.3 答辩委员会页

答辩委员会页应放在奇数页上起排。采用研究生院指定的统一格式。三号字。由学校指定的各学位论文印制点协助编排。

2.4中、英文摘要页

摘要页由正文、关键词、论文类型、资助申明等四部分组成。

2.4. 1 摘要/ABSTRACT

按一级标题编排中文摘要二字,二字间距为两个字符。英文为“ABSTRACT”

摘要正文,中文每段开头左起空两字符起排,段与段之间不空行;英文每段开头左对齐顶格编排,段与段之间空一行。小四号字。

2.4.2关键词/KEY WORDS

正文内容下,空一行,左对齐顶格编排关键词/KEY WORDS”(小四字,加黑),后接冒号,其后为具体关键词(小四字),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英文每组KEY WORDS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其余为小写。

由申请人设计的关键词,须在该关键词的右上角标注*,并在该页的页脚处注明“*表示非汉语主题词表用词

2.4.3 论文类型/TYPE OF DISSERTATIONTYPE OF THESIS

关键词下,另起一行,左对齐顶格编排论文类型/TYPE OF DISSERTATIONTYPE OF THESIS”(小四字,加黑),后接冒号,其后为具体名称(小四字)。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其余为小写。

论文类型中、英文对照表。

论文类型:a.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b.应用基础(Application Fundamentals)c.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d.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e.设计报告(Design Report)f.案例分析(Case Study)g.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h.产品研发(Product Development)i.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j.工程/项目管理(Engineering/Project Management)k.其它(Others)。

2.4.4资助申明/ ACKNOWLEDGE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资助申明编排在摘要第一页的页脚处。

2.5中、英文目录页

中文目录页应放在奇数页上起排。

目录二字按一级标题编排,两字间距两个字符。

目录正文,包括编号、标题及其开始页码。一般只列到三级标题。目录中标题的编号应与正文中标题的编号一致;

第一级标题左对齐顶格编排;与上一级标题相比,下一级标题左缩进一个字符起排;

标题与页码之间用“……”连接。页码右对齐顶格编排;

建议采用文本编辑软件的目录自动生成功能生成目录。

英文目录的内容、格式均须与中文目录一致。

2-2 中、英文目录对照表

中文

英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附录

Appendix(超过一个附录时,Appendices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Achievements

声明

Declarations

2.6主要符号表

主要符号表在目录后另起一页起排。主要符号表五个字按一级标题编排,其下具体内容统一左缩进一个字符编排。

2.7正文

2.7.1 标题

标题按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分级,对应的编号为:11.11.1.1。其它标题和编号的编排原则为:下级标题的显目程度不超过上一级,不重复或混淆。可采用1)、(1)、aa)、(a)等格式。

章标题按一级标题编排,节标题按二级标题编排,小节标题按三级标题编排。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正文第一章从奇数页起排。

2.7.2 插图、表格和公式

图、表、公式等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连续编号,如图1-1、图1-2、表2-1、表2-2等,但不出现公式两字,将编号置入小括号中,如(3-1)等。图、表和公式等与正文之间间隔0.5行。

图应有图题,表应有表题,并分别置于图号和表号之后。图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表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引用图或表应在图题或表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

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 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物理量的符号由斜体字母标注,单位的符号使用正体字母标注,量与单位间用斜线隔开。例如:I/Aρ/kg·m-3 F/Nυ/m·s-1  等等。

1)插图

1一幅图如有若干幅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 …按顺序编排;

2)插图须紧跟文述。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见图,特殊情况须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3)提供照片应大小适宜,主题明确,层次清楚,利于复制,金相照片一定要有比例尺

4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5)图中的标目是说明坐标轴物理意义的项目,由物理量的符号或名称和相应的单位组成。

6)图中用字一般为五号字,如排列过密,用五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五号字,但不得小于七号字。

7)图的大小一般为宽6.67cm×5.00cm。特殊情况下,也可宽9.00cm×6.75cm,或宽13.5cm×9.00cm。同类图片的大小应一致。图片的编排应美观、整齐。

2)表格

1)表格转页接排时,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续),如表1(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表格应紧跟文述编排。表格中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应有自明性。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2)一律使用三线表,与文字齐宽,上下边线,线粗1.5磅,表内线,线粗1磅。在三线表中可以加辅助线,以适应较复杂表格的需要。

3)使用他人表格须注明出处。

4)表中用字一般为五号字。如排列过密,用五号字有困难时,可小于五号字,但不小于七号。

3)公式

1)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编排,较长的公式尽可能在等号后换行,或者在“+”“-”等符号后换行。公式中分数线的横线,长短要分清,主要的横线应与等号取平。

2)公式后应注明编号,直接置于小括号中,如(3-1),右对齐顶格编排,中间不加虚线。编号前不写公式等字样。

3)公式下面的式中两字左起顶格编排,后接符号及其解释;解释顺序为先左后右,先上后下;解释与解释之间用隔开。

2.7.3 参考文献与注释在文中的标注

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序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

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如: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  ]”之后(如:[1]32[1]256…)。    

2)注释使用上角标(序号)标注,可在页脚或文末进行说明。

2.7.4标点符号与数字

正文中的标点符号和数字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

2.8 致谢

致谢二字按一级标题编排,二字间距两个字符。

2.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文末以参考文献表的形式列示,外文文献不必译成中文。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参考文献四字按一级标题编排,内容采用五号字。

2.9.1 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执行。

2.9.2 编号

参考文献表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如[1]的方式列出。所列文献的编号均左起顶格编排,编号后空一格接文献的责任者、题目、期刊名等内容,换行时,采用悬行格式,左起的文字与前行的文字对齐。参考文献可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组织,但一篇论文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引用方式。

顺序-编码制是指文献的编号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

著者-出版年制是指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可按著者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可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

2.9.3 作者

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的后面加字,英文的后面加 “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姓全写且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简写成单个大写字母且不加标点,姓和名之间空一格,如:“Metcalf SW”。也可采用名在前,姓在后的著录法,姓全写且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简写成单个大写字母且不加标点,名和姓之间空一格,如:“SW Metcalf”

中文人名的英文表达方式:简写时,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姓全写且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简写成单个大写字母且不加标点,如,钱学森,简写为“Qian XS ”。全拼时,名在前,姓在后的著录法,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连写,名后空一格写姓,姓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钱学森,写为“Xuesen Qian”

2.9.4 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如表2-3、表2-4所示。

2-3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

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数据库

DB

计算机程序

CP

电子公告

EB

 

2-4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载体类型

标志代码

磁带(magnetic tape

MT

磁盘(disk

DK

光盘(CD-ROM

CD

联机网络(online

OL

当一篇文献既属文献类型,又属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时,应将其两类标志代码同时置于一组“[]”内,代码之间用“/”隔开。

2.9.5 标识符号

参考文献中的标识符号:中文文献采用中文、全角、英文标点输入法输入,标点后接排后续内容;英文文献采用英文、半角、英文标点输入法输入,标点后空一格编排后续内容。

2.10附录

附录编号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标题各占一行,按一级标题编排。每一个附录一般应另起一页编排,如果有多个较短的附录,也可接排。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编号前加附录A-”字样。

2.1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数字按一级标题编排。

  已发表和已录用的学术论文、已出版和已被出版社决定出版的专著/译著、已获授权的专利等按参考文献格式列出。

  科研获奖,列出格式为:获奖人(排名情况).项目名称.奖项名称及等级,发奖机构,获奖时间.

  其它成果参照参考文献格式列出。

  全部研究成果连续编号编排。

2.12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2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单独编排在一页上,不编页码。由学校指定的各论文印制点统一提供。

3 其它

3.1 论文复印及装订规范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激光打印输出。除涉密学位论文外,一律到研究生院指定的地点进行复印和装订;涉密学位论文由各学院保密分委员会安排复印和装订。打印和复印均应清晰、干净,达到样板的水平。

3.2 论文保管与归档

非涉密学位论文(包括硕士、博士),依据BEAT365唯一官网学位评定委员会公报,由各学院(部、中心)按每位研究生一本随学位档案收齐后统一送交校档案馆保存。

对于学位获得者,由研究生本人直接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纸质及电子版进行存档交流(硕士学位论文提交一本,博士学位论文提交两本)。再由校图书馆统一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一本论文统一送交国家图书馆保存。

涉密学位论文由各学院保密分委员会负责安排保管与归档。

3.3论文规范审查制度

各学院(部、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确定2~5名专家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规范审查,并将专家名单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学位论文须经专家审查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

 

20189月起,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的论文使用该规范。

 

 

O一八年一月五日